close

最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是什麼讓你認為,我每天靜靜躺在你的好友列表或通訊錄裡,就是隨時等待你召喚,為你排憂解難的呢?(本文摘自《我們心裡都有病》一書,作者大將軍郭為心理諮商師,擁有8年心理諮詢經驗,以下為摘文。)

dooftw-hotbillboard-64efxf4x0535x0220_m.jpgdooftw-hotbillboard-3070xf4x0535x0220_m.jpgdooftw-hotbillboard-163cxf4x0535x0220_m.jpgdooftw-hotbillboard-89a9xf4x0535x0220_m.jpg
行李箱28+24吋 ABS材質 花花系列【Gate 9】MJBOX多用途隨身包 多款選擇/附背帶 行李箱28+24+20吋 ABS材質 晶鑽系列【Bear Box】

最近的留言太多,因為精力有限,所以我決定讓這些訊息石沉大海,我可能永不回覆。有人問我為什麼不回,是不是生病了? 事實上,我並沒有不舒服,體溫隨夏天到來自然上升了0.2度,內分泌正常,胃口很好,心跳依然維持在每分鐘75下左右。

我正常得很,但我想可能是給我發訊息的你不太健康。當你理所當然地認為我必須做到有求必應的時候,我想你應該先審視一下自己的各項身心指標,甚至確認是否弄清楚自己的人生重點、關係親疏了。

 

就因為當初學了心理學,所以成了很多人理所當然傾訴煩惱的對象,還會配上一種我應該早已見怪不怪的無辜眼神,就好像在說,這道理不是很好理解嗎?

他們的內心獨白是:「我認識你,你學心理學的,那我這個到底算不算憂鬱症?」

類似的還有:

「我認識你,你學電腦的,那我的信箱為什麼無法登錄?」

「我認識你,你是中文系的,你看文案這樣寫行不行?」

還有依據人生經驗來求助的。

「我認識你,你去過紐西蘭,那裡有什麼好玩的?」

「我認識你,你交往過射手男,射手男都有什麼特點啊?」

各種無厘頭的發問讓我應接不暇。

當我最近沒有回覆別人的問題時,就會被扣上小氣、冷漠、不善良的帽子。

如果我把本來該好好工作的時間用來回覆這些無關痛癢的問題,而耽誤專案進度,影響同事工作、下班時間和獎金的話,是不是就不自私了呢?

如果我把本來該好好陪家人的時間,用來分析你到底該在聚會上穿紅色還是黑色套裝,是不是就算講情分了?

這種堅持不懈地認為「因為我認識你,而且你有某某能力/經驗,所以你該回答」的邏輯成立,應該是這種人最深刻的一種病,我把它定義為「巨嬰病」。症狀有心理上無法斷乳、懦弱、無法對自己負責、獨立性缺失;併發症是習慣站在道德、人性之類的制高點上譴責、剝削他人。

僅為情境配圖。取自pexels© 由 遠見雜誌 提供 僅為情境配圖。取自pexels 僅為情境配圖。取自pexels

這種剝削是無孔不入的,他們不在乎是不是跟你交好,是不是也曾施惠於你。

總之,但凡能從他人身上獲取幫助或好處時,會不惜代價貪婪地吸附在別人身上,索取完便離開,不知回報,再次遇到問題或困難時,還會再回來找你問個不休。

有時候遇到這種人,我也會不忍心,心想就抽時間跟他聊聊吧。溝通一番後,對方回覆我幾個「茅塞頓開」、「醍醐灌頂」的字眼,或者哪怕只是敷衍地讚美我「人真好」、「說得很有用」,我都會喜孜孜地覺得,能幫助他人的感覺真好。但其實我都忘記了,很多時候我並沒有熟到可以幫當事人分析、解決問題。

要是剛好自己也不知道該如何回答問題,那就更要命了。我曾經絞盡腦汁琢磨了一個晚上,就為了一個只見過一次面的朋友的問題,我替她憂愁、焦慮、難過,快把她的問題變成了我的人生困境,也差點就要把幫助她看成自己應當擔負的責任。待我終於理清思路,回覆她好幾大段話之後,她卻輕描淡寫地說,麻煩妳了,但這個問題我不想再思考了。

嗯,我好不容易收回上帝視角,審視完她的問題,人家卻讓我不要再思考了。

這種病我稱為「奶媽(爸)病」,症狀有好為人母(父)、總想為別人負責、過度關注他人;併發症是一旦被人捧上一個高高在上的位置,就特別想幫助別人,並沉浸在「我好厲害,我好偉大」的情緒中難以自拔。

巨嬰病和奶媽(爸)病常常成對或成群出現,它們互相滋養,輔佐彼此病入膏肓。巨嬰病患者習慣事無鉅細都向他人求助,奶媽(爸)病患者則願意捨己為人,

救人於水火。他們都漸漸忘了什麼是分寸,什麼是界限,一旦維繫下去這種關係模式,會忘記什麼才是自己的人生。

巨嬰病患者忘了要為自己負責,不侵佔、剝削他人的時間、空間;奶媽(爸)病患者忘了他們只要能承擔好自己的生活和責任,已屬難能可貴。

好在意識到這些尚不算晚,但克服病症時,你可能會遭遇跟我同樣的情況。

比如上個週末,我無視一個巨嬰症病患的求助訊息,跟朋友享受下午茶還po上網,結果就收到患者的評論:「我以為妳很忙,所以才沒回答我的問題」,是啊,我很忙,忙著享受我的下午茶和人生,這樣一段短暫的休憩,可以讓我整理內心、

僅為情境配圖。取自shutterstock© 由 遠見雜誌 提供 僅為情境配圖。取自shutterstock 僅為情境配圖。取自shutterstock

放鬆身體,迎接接下來的緊張工作。巨嬰病患的人生跟我並沒有關係。

如果你不是心明眼亮、內心強大,根本沒有辦法應付這種道德壓力。試問自己,人生如果一直被這樣打斷,是否真的能解決所有問題? 他若不能放棄凡事必求人的方式,是否能成長為一個真正的成年人?

如果你沒能力為他人的全部問題和人生負責,不如現在就讓他心理斷奶吧。而作為巨嬰病患,如果沒有一個能真正站在你的立場、了解你的狀況的人為你全程導航,那麼得到或膚淺或敷衍的回答,又真的能幫助到自己嗎?

每個人都是一座孤島,這個孤島如何運轉,往往要靠自力更生,而弄清楚與他人的孤島之間究竟是怎樣的距離、如何才能既有界限、又不失分寸地連接,都應該以先管理好自己的孤島為基礎。

《我們心裡都有病:超人氣心理諮詢師帶你窺探,不為人知的真實自我。》一書,大將軍郭著,好的文化出版。© 由 遠見雜誌 提供 《我們心裡都有病:超人氣心理諮詢師帶你窺探,不為人知的真實自我。》一書,大將軍郭著,好的文化出版。 《我們心裡都有病:超人氣心理諮詢師帶你窺探,不為人知的真實自我。》一書,大將軍郭著,好的文化出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oof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