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癌症患者可能不是死於癌症本身,卻有可能因為食慾不佳,造成營養不良而死亡。常見有癌症患者在化療後,食慾降低、口腔不適難以嚥食,導致營養不良只能被迫先中止療程。根據統計發現,排名國人死因首位的癌症,有8成5的癌症病人有營養不良的情形。營養師提醒,在癌症治療期間,有5大營養管理要訣,以及有術後黃金8週復原期,需注意積極營養介入,提升預後。
癌症病人擔心營養補充不足,可能影響預後
財團法人台灣癌症全人關懷基金會董事長暨永長欣診所院長謝瑞坤醫師表示,癌症患者因為疾病與療程的影響,常是營養不良的高風險族群,約有30-85%的癌症病人有營養不良的情形,而癌友又多集中於體力、消化吸收能力較差的55歲以上之高齡族群(85%),更易出現營養補充不足,而影響預後的狀況。
癌症常見的治療方式有手術治療、標靶治療、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等,其中接受化學療法的患者中有5成以上容易有消化不良、厭食的情形,而放療也有5成左右患者會出現吞嚥不適等問題。謝瑞坤醫師補充,手術開刀會使患者的體力明顯下降,嚴重者需長期臥床而導致活動力不佳,身體機能下降,進而影響食慾、消化吸收能力,造成營養不良情況,而無法進一步承受後續治療。
癌症患者有50%會出現癌症惡病質的情況,可能引起全身不適
除了上述的療程引起的不適外,腫瘤本身也會導致患者營養不良。謝瑞坤醫師說明,癌症患者有50%會出現癌症惡病質的情況,不可逆地引起綜合性的全身不適,包含食慾不振、消瘦憔悴等狀況,嚴重需中斷治療,良好的營養補充能緩和惡病質發生的風險。
癌症營養支持是治療期間的關鍵,而術前的營養評估也不能少,可應用簡易營養不良評估工具(簡稱MUST)預先評估營養狀況。此外,術後更有黃金8週復原期需積極營養介入,幫助患者恢復能量,堅持完成接下來的療程。
治療期間有5大營養管理重點:高蛋白、高熱量、鋅、低GI,以及麩醯胺酸
營養師張毓雯表示,在治療期間有5大營養管理重點:高蛋白、高熱量、鋅、低GI,以及麩醯胺酸,有輔助提升癌友活力、促進食慾以及補充因為治療造成厭食、噁心嘔吐等不佳狀況缺乏的營養。美國癌症協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 ACS)於2019年發佈癌症治療期間的飲食指南提到,建議癌症患者的飲食應注重高熱量和高蛋白,以避免營養不良及惡病質的產生,提升生活品質。
一般癌症治療期間如果嚴重營養不足時,醫師會建議採用積極的營養介入方式,包含靜脈注射營養、鼻胃管管灌營養品等,然而,一般患者在營養準備期則可依醫師或營養師建議選用腫瘤配方營養補充品,建議5大營養管理重點,包含:高蛋白、高熱量、麩醯胺酸、低GI,以及鋅。
特殊營養食品業者有一項「癌症愛護計畫」,是專門支持營養弱勢的癌友營養補充,幫助癌友在術後8週黃金期內儲備體力。並預計於12月與台灣癌症全人關懷基金會合作,啟動新一期的愛護計畫,幫助癌友度過難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