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健康/余宗翰報導】你今天早上是不是吃了一塊麵包,或是巧克力厚片呢?要注意了!近年國際間在這類含植物油的抹醬、餅乾、巧克力、麵包等食品中,驗出名為「縮水甘油」的成分,是人體可能致癌物質,只是台灣目前對縮水甘油沒有規範,所以大家對它沒有戒心,也不知如何預防縮水甘油。
目前只有歐盟對縮水甘油確立限量標準,為了保障國人健康,衛福部食藥署研擬比照歐盟法規對縮水甘油進行規範,台灣的立法進程將領先全亞洲,成為第一個對縮水甘油確立限量標準的國家,新制最快明年上半年實施。
2A級致癌物可能藏在大小朋友都愛的零食中?
縮水甘油究竟是什麼?根據「食品安全資訊網」, 在眾多的食品當中,精煉油脂發現較多的縮水甘油,這是因為原料油中含有縮水甘油的前驅物,比如單酸甘油酯、雙酸甘油酯、氯離子等等,當精煉油脂在高溫脫臭時,溫度可能高達200℃以上,有時甚至會達250~260℃,這時就會導致許多縮水甘油生成。
縮水甘油是近幾年才發現的新興加工汙染物,被國際癌症研究中心列為2A級致癌物,也就是經動物實驗確定會使動物致癌,而是否會使人體致癌還未確定,但致癌風險是偏高的。食藥署指出,食用縮水甘油後不會造成立即危害,但長期還是會增加致癌風險。目前只有歐盟對縮水甘油訂出限量規範。
台北榮總臨床毒物與職業醫學科主任楊振昌呼籲,歐盟評估每日成人耐受量為每公斤體重0.8微克,如果食品業者願意改變製程可降低一半的縮水甘油生成量,建議政府除了公布限量標準外,也要輔導業者改善作法。
縮水甘油的致癌疑慮有多大?凡是以植物油製作的產品很可能都藏有風險。許多糕餅、巧克力等食品都含有植物油成分,根據歐洲食品安全局在2018年5月公告指出,各類經高溫處理的植物油加工食品,經實驗發現都可能含有縮水甘油。
「這種油」的縮水甘油含量特別高!保護身體健康還是小心為要,下一頁一定要看
許多零食的原料 ─ 棕櫚油含有較多縮水甘油
日前食藥署食品組科長廖家鼎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指出,棕櫚油的縮水甘油含量較高,食用後雖然不會造成立即危害,但長期下來仍會增加致癌風險。
棕櫚油是全世界產量最大的食用油,賣場架上隨手拿一個零食、餅乾、巧克力、冰淇淋、泡麵甚至是嬰兒奶粉,仔細看看成分表,其中標示的植物油、植物乳化油、轉化脂肪、起酥油(shortening)、人造奶油(margarine)等,其原料幾乎都是棕櫚油。
台大食品科技研究所教授孫璐西表示,其實棕櫚油本身不含膽固醇和反式脂肪,「高溫之下安定性佳」是一大優點,用棕櫚油加工的食物還可標榜「無膽固醇」和「無反式脂肪」,但它最大的風險在於:含有相當高的飽和脂肪酸。
棕櫚油的飽和脂肪酸量高達49.3%,與不飽和脂肪酸的比例接近1:1,被稱為「植物界的豬油」。雖然人體攝取飽和脂肪酸、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的比例應為1:1:1,然而,食物中的肉類、奶類都含有飽和脂肪,我們很難從飲食中精算自己攝取了多少,再加上吃了隱藏在各類零食、食品中的飽和脂肪,一不小心就會超量。
因此,若在平常的烹調用油中再用棕櫚油這類含有大量飽和脂肪酸的油品,會提高引發肥胖、動脈硬化、心肌梗塞、中風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參考資料:
- https://www.rti.org.tw/news/view/id/2042303
- https://m.ltn.com.tw/news/life/paper/1333719
- http://nehrc.nhri.org.tw/foodsafety/news.php?id=145
- https://www.edh.tw/article/21461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