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郭奕均/台北報導
其實每天的大小便,都隱藏著健康密碼,只要有一點異狀,可能就是身體的警訊。像是小便完,記得觀察一下,如果有消不去的泡泡,很有可能是腎臟疾病的警訊!
台灣人約有270萬人有慢性腎臟疾病的問題,World Gym Blog就提醒,如果發現小便有消不去的泡泡,原因除了水分攝取太少、尿液濃度高之外,很有可能是腎臟病症狀「蛋白尿」的警訊!
© 由 三立新聞網 提供
▲小便時要觀察一下,若發現有散不去的泡泡,當心是健康警訊。(示意圖/資料照)
泡泡尿讓你心慌!消失時間、顆粒大小是關鍵
根據統計,台灣慢性腎臟病盛行率高達11.9%,發生率更是全世界第一,World Gym Blog提醒大家,若是輕忽病徵,最快三個月,就可能造成不可逆的腎臟疾病,而腎病初期可從5個指標來進行觀察,像是水腫、高血壓、貧血、疲倦、蛋白尿…等,為了避免延遲就醫,最好要定時檢視自己身體的變化。
World Gym Blog進一步解釋,所謂蛋白尿,就是尿液裡面含有蛋白質的成分,健康的成人每天尿液排出的蛋白質,應小於150毫克,如果尿液一天流失超過150毫克的蛋白質,那就很有可能是腎臟病變。而蛋白尿的特徵,即尿液上浮了一層泡泡、久散不去,但泡泡尿不一定就等於蛋白尿,如果擔心是否腎臟有出問題,World Gym Blog也教大家,可以用兩種方式初步自我檢視。
第一、非蛋白尿的泡泡,會隨著時間消失,約5至10分鐘,就會消失一半以上
第二、像男生站著尿尿,衝擊力到較大,也比較容易產生泡泡,顆粒也比較大,蛋白尿的泡泡則比較小
用以上兩種簡單的方式來初步分辨,但如果曾經有相關的疾病,建議還是去做檢查、治療,以免延誤黃金治療期。
而蛋白尿又可以分為兩種:良性蛋白尿與病理性蛋白尿,良性蛋白尿與腎臟病無關,可能是因為激烈運動、懷孕、高血壓、脫水、發燒…等,引發的暫時性蛋白尿,但只要解決誘發因子,蛋白尿就會消失。而病理性蛋白尿,則是腎絲球病變、傷害,或是異常的免疫球蛋白,超過腎小管的吸收量,導致尿蛋白。
遠離腎臟疾病:不憋尿、不熬夜、不吃來路不明的藥
World Gym Blog最後提醒大家,台灣洗腎人口為全球第一,其中糖尿病病變引起的腎臟病,就佔了洗腎人口的43%,其他包含不當用藥、高血壓、年老、肥胖…等,都可能是造成腎臟病的原因。有蛋白尿可能是腎病變的警訊,建議可以去醫院檢查、及早治療,想避免腎臟病發生,平時應保持運動習慣及均衡飲食,同時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不憋尿、不熬夜、不服用來路不明的藥物,同時遠離三高與肥胖,才能遠離腎臟疾病的風險。
© 由 三立新聞網 提供
▲平時不要憋尿,也是預防腎臟疾病的方法。(示意圖/資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