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未分類文章 (1226)
- Jun 16 Wed 2021 11:00
抹茶控注意!10款甜點熱量大公開 1杯抹茶拿鐵=1碗飯
- Jun 15 Tue 2021 15:39
秋冬手腳冰冷 部桃園新屋分院推運動養生大補帖
[記者陳恩惠/桃園報導]秋意涼爽溫差大,國人習慣用冬令進補來補元氣、抵禦寒冬,但現代人普遍營養過剩,一次性食補已不適合現況,衛福部桃園醫院新屋分院復健科物理治療師游宜臻經由部桃中醫科中醫師吳舜筠「冬天運動可加強膀胱經、足三里」的建議,設計「抓抓手掌勾勾腳」、「手舉啞鈴彎彎肘」、「滾筒按摩暖暖背」、「敲敲小腿足三里」的運動養生大補帖,藉由規律運動來促進血液循環、提升肌肉力量、改善心肺功能,讓身體更有活力。
中醫師吳舜筠建議,冬天運動可加強膀胱經、足三里2處,中醫以膀胱經主一身之表,若膀胱經陽氣旺,可改善風寒濕等冬天常見的狀況,位於脊椎兩側的膀胱經是人體最長的一條經絡,從頭、頸延伸到背、腰到足部,也是人體最大的排濕、排毒通道,特別是背部的膀胱經也對應了人體五臟六腑的穴道,利用滾筒按摩背部,除了放鬆束脊肌群外,也可刺激到膀胱經。
另外,足三里又稱「長壽穴」,對強化、保健脾胃非常有效,自古也流傳「灸足三里,得長壽」的養生祕訣,位於膝蓋下約四橫指、脛骨旁開一橫指處的足三里,刺激穴位可保健脾胃,脾胃運化得當,營養才能有效吸收,藉由敲打除放鬆小腿前側因走路過快造成的緊繃,也可以刺激足三里保養脾胃。
- Jun 15 Tue 2021 11:00
保久乳100%生乳不用冰?營養師揭2大原因:殺菌的不同
- Jun 14 Mon 2021 15:33
健康網》常穿高跟尖頭鞋 小心「拇趾外翻」找上門
不少女性喜歡穿高跟尖頭鞋,認為可以修飾身形且腳型看起很漂亮,但回家後卻發現大腳趾關節處又紅又腫又痛,並且左腳呈「>」形、右腳呈「<」形,有些人會以為是痛風發作,但其實是(Bunion,俗稱拇趾外翻、或稱拇囊炎)。
女性發生率遠高於男性 與鞋不合腳有關
拇趾黏液囊腫指的是大腳趾蹠趾關節內側的不正常突起。雖然其有家族遺傳的傾向,但女性發生率是男性的10倍,主要與女性穿的鞋子適合度太差及太緊有關。
在門診中最常聽到患者主訴在大腳趾蹠關節處會疼痛、腫脹,而且通常在穿鞋後變得更嚴重,經常被誤以為是痛風發作,而囊腫突起也會造成穿鞋上的困難。
在理學檢查上,可明顯發現大腳趾往外側偏彎,較嚴重的患者身上,還會出現可第二腳趾會跨到大腳趾之上,造成患者更不舒服和更難穿鞋的情形。
- Jun 14 Mon 2021 11:00
小時胖長大還是胖!揮別米其林身材 九招戰勝兒少肥胖
- Jun 11 Fri 2021 15:29
健康網》山難頻傳 單攻應注意「8個一定要」及「6個絕不要」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近來獨攀與單攻的山難頻傳,奪走好幾條年輕的生命,高山旅遊特別門診專家醫師王士豪因此在臉書說明單攻應注意的「8個一定要」及「6個絕對不要」。
王士豪指出,單攻指的是不停歇、不住宿,完成長距離的登山活動,通常在一天內完成,且多未攜帶正規的過夜裝備。一般單攻發生山難最常見的四個原因及預防方式:
體能不足、越級打怪
當體能不足時,就容易落單或遲歸,並誘發山難事件。王士豪建議登山者在平地時,可善用游泳、登階、長跑及郊山步道來強化體能與熟悉行走在登山步道上的感覺,且在登山時,務必要循序漸進地選擇登山路線。
- Jun 11 Fri 2021 11:00
鼓鼓公開媽媽罹阿茲海默症,紀錄動人故事:「就算媽媽忘了所有事,但她不會忘了愛我。」
© 由 媽媽寶寶 提供
「如果有天摯愛的家人忘了我⋯⋯」這是家人患有阿茲海默症的家屬心聲。而這樣難受的心情,也發生在知名歌手鼓鼓(呂思緯)身上。近日,他無預警在臉書公開母親確診阿茲海默症的消息,並附上與媽媽的互動故事令人動容。許多他的歌迷粉絲,也都在底下留言替他加油打氣。
- Jun 10 Thu 2021 15:28
遭阿公嫌胖不願她出席家族婚宴 85公斤女孩三管齊下瘦到58公斤
〔記者張軒哲/台中報導〕彰化一名26歲許姓女子從小就是「棉花糖女孩」,即使用盡各種方式減重,臉、四肢都消瘦,腹臀和大腿卻仍擺脫不了「西洋梨」身形,體重85公斤,成為家族中外觀最有「份量」的成員。阿公更棄嫌她「歹看,以後盡量不要讓她參加家族婚宴場合。」,在家人支持下尋求專業醫師協助,透過顯微抽脂術雕塑改善腹、腿部線條,重建自信並持續控制飲食運動,瘦到58公斤,開心穿上短褲秀曲線。
收治許女的光田醫院整形美容中心醫師郝治華指出,許女在父母的陪伴下來院諮詢而引起醫護人員注意,因家族女性多是纖細身材,然而她卻遺傳父親的肥胖體質,加上喜愛美食,從小一直是體態豐腴。
許女向郝治華說,自己的身材沒有像其他堂姊妹纖細,更明顯感受到差別待遇,雖然自己無所謂,但阿公常嫌她肥胖,日前阿公私下表達因為孫女身材不好看,擔心失禮而要她減少出席家族婚宴場合,成了壓垮她自信的最後一根稻草。許女說,「阿公講話直接沒有惡意,卻深深打擊我!」讓她決心抽脂。
- Jun 10 Thu 2021 11:00
胰島素降低血糖,抗糖尿病還有這些隊友幫忙抑制升糖激素!
【早安健康/張承宇報導】糖尿病患者若血糖控制不佳,便可能需要持續施打胰島素,讓許多害怕打針的人感到十分恐懼,不過其實治療糖尿病,必要時施打胰島素只能算是其中的一環,而近年研究發現,透過抑制體內「升糖激素」的分泌,也可能有助於糖尿病情,而其實想要做到這一點並沒有想像中困難。
日本糖尿病專業醫師推薦,透過多吃日常中一些健康的好食材,例如糙米、菇類、藻類、堅果等,就可望幫助達成控制血糖、預防改善糖尿病的效果!
- Jun 09 Wed 2021 15:27
16歲少女反覆拒食暴食 醫師:童年飲食習慣恐造成飲食障礙
〔記者蔡思培/台北報導〕一位16歲女學生從小就被媽媽強迫吃不愛的食物,在學校又被同學嘲諷身材,常常沒正常進食,僅以白開水度日,而且處於拒食跟暴食之間。精神科醫師說,小時候養成的飲食習慣及經驗,可能造成飲食障礙症狀。
書田診所精神科主任醫師陳家駒說,暴食、拒食等飲食障礙者常極度在意外表,大吃大喝後會後悔催吐;或是為了不引起注意假裝有吃飯,又偷偷丟棄食物,還有人會用藥物催吐或灌腸。陳說,混亂不良的飲食習慣,除可能導致營養不良、肥胖、厭食、吸食物質、濫用藥物、酗酒,更可能引發糖尿病、代謝症候群、吸菸、胃腸身心疾病、癌症等疾病。
飲食障礙治療會依每個人症狀有所不同,治療方法包括藥物、心理治療、行為治療、關係治療、情緒認知管理治療、溝通及團體治療等。過去有研究指出,厭食症患者因嚴重者營養不良,5%至25%患者有死亡風險,住院治療者最長要6年才能出院。
- Jun 09 Wed 2021 11:00
「這世界怎麼了?」媽發現小五兒網路約砲好自責!避免孩子淪受害者,「五不四要」原則是關鍵
© 由 媽媽寶寶 提供
表面上是乖孩子,實際上可能被同儕誘惑誤入歧途!
網路交友暗藏風險!一位媽媽日前在臉書發文,說自己平時工作繁忙,很少關心孩子的交友狀況,不料最近竟發現就讀國小五年級的兒子竟然被同學邀請加入「約砲社團」,雖然孩子斷然拒絕,仍讓她又生氣又自責。
(推薦文章:【即時新聞】沈迷網路交友、手遊,家長該沒收孩子手機嗎?)
- Jun 08 Tue 2021 15:18
北醫附醫統計:7成減重病患是青年 但近五年中高齡逐漸增加
〔記者吳亮儀/台北報導〕台灣青壯年肥胖率逐漸增加,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統計,自體重管理中心成立13年來手術病例超過3千例,七成病患是在40歲以下,但是近五年來中高齡者逐漸增加,院方認為,這是樂活觀念興起、中高齡民眾更注意自身健康。
北醫附醫體重管理中心主任王偉表示,北醫附醫體重管理中心自2007年累積3122例的減重手術案例,40歲以下民眾佔7成,其中30歲以下的民眾更佔了3成,顯示肥胖病人有集中在青、壯年族群的趨勢。
但進一步分析近10年的減重手術,2010年至2014年間40歲以下術友佔73%,而2015年至2019年間40歲以下術友降至66%。值得注意的是,55歲以上中高齡術友由2.6%上升至5.4%,顯示青壯年減重手術比例呈現降低趨勢,反之,中高齡減重手術患者則有增加。
- Jun 08 Tue 2021 11:00
一顆蘋果超過100種多酚!醫:吃蘋果能幫你預防5種癌症
【早安健康/柳炳昱(家庭醫學科的專科醫師)】你知道改變世界的三種蘋果嗎?那就是亞當與夏娃的蘋果、牛頓的蘋果和法國畫家保羅.塞尚的蘋果。《聖經•創世紀》裡的亞當和夏娃吃下禁果蘋果之後,亞當嚐到勞動的痛苦,夏娃體會到生產的痛苦,揭開了基督教的序幕。一六六六年,蘋果掉到在蘋果樹下睡覺的牛頓頭上,讓牛頓發現了重力法則萬有引力定律。而現代藝術之父保羅.塞尚以物體反射的光線發生變化的蘋果震驚藝術之都法國巴黎。
這是代表宗教、科學和藝術的三大世界級蘋果。雖然史蒂夫.賈伯斯近代創立的品牌「Apple」也是改變人類的蘋果之一,但是本書提及的食用蘋果也為促進人類的健康出了一份力,所以我想悄悄地將代表健康的蘋果也列入改變人類的蘋果之一。
英國有一句諺語是:「每天一蘋果,醫生遠離我。」日本也流傳著:「蘋果紅了,醫生的臉就綠了」這樣的說法。
- Jun 07 Mon 2021 15:16
健康網》為急難家庭勸募 羽球一哥周天成挺老爸單車環台
剛好有機會打一場慈善賽,為爸爸繳了膳宿費後,又為他募了10萬元,好讓他沒有募款壓力。爸爸非常有毅力,自從報名後,每天至少騎車50公里,甚至100公里,整個人的體態都不一樣了。
母子隔離檢疫 再次合力送暖
去年,Christy 與先生Thamas Tarala,兩個兒子,一起從香港來環台。今年大兒子在英國讀書,爸爸工作繁忙,但Christy與小兒子Christian仍再次回台。兒子騎單車募款,媽媽則到1919幸福巴士擔任志工。因為疫情的關係,他們不僅於11月底就先回台隔離兩週、自主健康管理1週,還特別自費做核酸檢測,可說是防疫百分百。
Christy說,我來自台灣,媽媽獨力撫養我們5個姊妹,經濟壓力非常大,常繳不起學費。過去這些辛苦經歷,成就了今天的我,也讓我更有同理心。去年環台時,看到1919幸福巴士的志工們,以實際行動服務弱勢長者,讓我深受感動。因此,今年我選擇投入幸福巴士的行列,希望能能為偏鄉的長者送暖,讓愛持續走動。
- Jun 07 Mon 2021 11:00
妥瑞症的最後希望!「深層腦部電刺激手術」可望改善超過五成症狀 醫師:全球有200成功案例
21歲的簡姓男子,於3歲診斷為自閉症及過動症,且合併發育遲緩,5歲時接受行為治療及特殊教育,但成效有限。10歲開始肢體抽動,14歲則會發出怪聲,確診為妥瑞症。
對於家長來說,宛如惡夢,兒子幾乎不受控制,抽動症狀嚴重,突然甩頭、踢腿,常出現不雅動作和行為,例如,隨意觸摸別人身體,並有拔頭髮及眉毛等傷害自己行為。
在學校時,更讓師長頭痛不已,他常亂飆三字經,一不爽,就比中指,破壞物品,亂丟東西,甚至對著人吐口水,甚至吐在同學的餐盒裡。就醫檢查,除了妥瑞症,還合併強迫症及焦慮症。
- Jun 04 Fri 2021 17:45
健康網》嬰兒不能喝鮮奶? 營養師:年紀是關鍵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寶寶可以喝鮮奶嗎?針對這個問題,營養師表示,一歲以上的寶寶可以將鮮奶作為副食品的選擇之一,但在一歲以內的嬰兒則不建議,因為其腸胃消化功能尚未發育完全,可能無法消化吸收。
雙北市的居家長照營養師林俐岑在臉書粉專「林俐岑營養師的小天地」發文指出,對於一歲以上的寶寶來說,鮮奶具有豐富蛋白質、鈣質及維生素B2等營養素,可以取代母奶或是奶粉。然而,林俐岑說,一歲以下的寶寶並不適合喝鮮奶,除了腸胃可能無法消化分子結構大的蛋白質之外,腎臟也還無法負擔礦物質的吸收。
林俐岑特別說明,對於一歲以內的寶寶,不要完全以喝鮮奶取代配方奶或母奶,但可以將少量優酪乳或是優格當作副食品的點心,待寶寶一歲之後,方可開始喝鮮奶。
- Jun 04 Fri 2021 11:00
咖啡甜食不是胃食道逆流唯一凶手 營養師揭5大地雷食物
「喝咖啡、吃甜食,讓你胃食道逆流嗎?」這句廣告詞令不少人印象深刻。營養師高敏敏表示,在台灣平均每4人就有1人有胃食道逆流的困擾,但要避免胃食道逆流,除了少吃甜食和咖啡外,另外還要戒酒、避免油炸類食物、碳酸飲料、減少吃太辣或太冰的刺激食物,若改變飲食習慣仍無法獲得舒緩,就要透過外科手術治療。
- Jun 03 Thu 2021 17:45
不當「酷酷嫂」 中醫「益氣防護湯」增強免疫力
〔記者楊金城/台南報導〕春天日夜溫差大,加上空污影響,易有過敏打噴嚏、流鼻水、咳嗽的病症,中醫師提醒,不要當「酷酷嫂」,除了戴好口罩,可以「益氣」的方式來提升自我防護力。
麻豆新樓醫院中醫師黃書澐表示,中醫理論認為,「衛陽」不足的人容易被寒濕之邪侵襲,也沒有辦法適應巨變的溫差,因此可使用藥食同源的中藥茶飲或燉湯「提升衛陽」,來調節免疫,減緩過敏症狀,甚至預防病毒(寒濕之邪)感染。
- Jun 03 Thu 2021 11:00
嚇!七旬翁一天一包菸 三到五天沒排便、竟是大腸癌
記者李鴻典/台北報導
一位70歲的李先生,過去因工作關係,每天至少抽一包菸,即便退休後也戒不掉菸癮。近日發現原本每天固定排便的習慣,變成三到五天都沒有排便,或是排便時有血便的情況,到醫院接受大腸鏡檢查後,竟發現大腸有腫瘤,切片報告顯示為大腸癌第三期。
- Jun 02 Wed 2021 17:42
健康網》高鈣且能助排便 秋葵這樣吃最健康